都来读 > 执笔画唐 > 第27章 第27章静待臣归

第27章 第27章静待臣归


回到长安,刘宛筠前往内廷觐见。

        诸葛连弩摆在昭宗面前,昭宗一脸惊奇:

        “素来知晓爱卿只做有把握之事,没成想失传已七百年的神物,爱卿也能短短数日便找来。”

        “嘉赏爱卿十万贯钱!”

        “待连弩复刻顺遂,再赏十万贯!”

        “谢圣恩。”

        刘宛筠盯着诸葛连弩,心知接下来的拆解仿制,才是最难工程:

        “此连弩可十矢齐发,虽威力慑人,但过于笨重,臣打算改制成单发连弩,接下来数日,将闭门造弩,或将缺席常朝。”

        “无碍无碍,连弩方为头等要事。”昭宗欣然道。

        汉国危机,如芒在背。

        刘宛筠沉吟许久,再次开腔道:

        “陛下,臣归来长安时,路过乾州……”

        将乾州之事说道一通后,昭宗的脸色黯然下来,想来是早就知晓。

        “哎。”昭宗叹息一声,从案前拿来一本簿册,就这么递给了刘宛筠:

        “爱卿看看吧。”

        接下后,刘宛筠细细翻阅。

        里头写满了治世纲要,诸如各地军府改制、州级治理方案、各类国监司经营、各类税赋之简免、观察使巡抚地方策略等等。

        事无巨细,皆有详细盘算。

        若能照此方略,励精图治,恢弘旧业是有希望的。

        只是现实,并没给他施展的机会。

        “朕每日,除却应付常朝、故意借百官之口,对各地藩乱透露消息,以暗喻各地勿轻举妄动之外,又要设法,筹措各类开支,使朝中各部运作稳定。”

        “同时练兵也在秘密进行。”

        “朕在外的时间,比在长安还久,自然知晓天下已混乱成什么模样。”

        “最无奈的,便是身边,无足够多的可用可信之人。”

        “眼下若无法平藩,这纲要,便无法施展。”

        “爱卿以为呢?”

        刘宛筠还在细细翻看那簿册。

        经历过被自己完全信任之人背刺,她已能理解,昭宗那深沉的疑心病。

        甚至都有点怀疑,自己是否值得被全盘信任。

        “陛下,臣有一想法。”刘宛筠开腔道。

        “不妨直言。”

        “睦王之封地,卢龙镇,下辖幽、顺、檀、蓟、涿,共五州。”

        “臣想请陛下,卸臣堂上之职,另用臣为地方外官——卢龙镇布政司。”

        “臣愿前往卢龙镇,先行试行陛下之方略。”

        “以实际实施,验证方略之现实性、可行性,根据实际,略作修缮。”

        “待天下安定后,便能以最优方略,于各地推行。”

        “你去地方?那东院事务由谁主理?”昭宗反问道。

        “臣有一人才……”

        “李子晦?”

        “正是。”

        昭宗思忖踱步,久久不回应,许久后,才问道:

        “此夫子确实人才,只是……爱卿能担保,此人可全盘信任?”

        刘宛筠回想那老头,一专注就废寝忘食,便点点头:

        “陛下有所不知,光化动乱时,子晦夫子时任河南府参军。”

        “朱晁窃据河南府、北上攻来长安时,子晦夫子不愿为朱晁所用,毅然避入太行山。”

        “临行前,子晦夫子是唯一泣血怄书,四处派信,意图说服各地、举兵救驾之人。”

        “凤翔之难,李茂贞愿为陛下出兵,甚至与朱晁僵持一年,亦是子晦夫子说服的李茂贞。”

        闻言,昭宗一脸惊讶:

        “竟有此事?朕竟一无所知。”

        旋即,昭宗满脸感慨道:

        “那就,暂任其为代东院吧,待朕明察后,再容后定夺。”

        “只是爱卿……”

        看昭宗还是犹豫,刘宛筠走到大唐舆图旁。

        指着舆图,继续说道:

        “陛下,臣细想北逼朱晁一事时,想起……”

        “若计划施展顺利,朱晁沿着东岸北退,而幽州易守难攻,若是叫朱晁入了幽州,恐幽州将成其坚固城池,一场攻城恶战在所难免。”

        “所以臣打算,先行率部,秘密行军至涿州,待朱晁逼近卢龙镇,臣以涿州为阻,逼朱晁向西撤退。”

        “随后合力两路军,一举将朱晁,逐向幽云十六州以北。”

        “臣于卢龙镇试行方略的同时,还能就地练兵,算是高效之举。”

        听罢,昭宗浅浅认同:

        “缜密,此想法倒是周全,只是眼下可用兵力,不足二十五万,你要带多少兵力前往?”

        “臣携五万广路府兵前去即可,其余布防工事,臣行至涿州后,再就地盘算。”

        闻声,昭宗眯起眼神,意味深长。

        “诶?朕的两位天使呢?怎未与爱卿一道回来?”

        “陛下恕罪,臣寻获武侯墓时,一时欣喜,未察竟遭山匪跟踪,武侯墓内财宝,尽遭抢夺,两位天使亦……”

        “哦。”闻言,昭宗眼神黯淡了一下。

        “刘东院接旨。”

        “密诏,曰:一,速速复刻连弩;二,交接东院事务,由李子晦暂任代东院事,授正四品堂下衔;三,刘筠兼任卢龙镇承宣布政使司、镇抚,率兵布局卢龙镇。”

        “臣接旨。”

        ……

        离开内廷后,刘宛筠匆匆回到私府。

        将东院鱼符交给李愚,与之交接事务。

        随后雇来马车,满载了数车竹浆纸,先行运抵涿州。

        问睦王领回一对虎符。

        当日便令五万府兵,匆匆开拔,朝北进发——

        趁现在,长兄刘隐的号令,还未传来长安。

        连弩可徐徐琢磨,而五万府兵犹如定时炸弹。

        留在长安,实在过于惊心。

        三日后,大军顺利抵达岚州,离涿州尚有千里。

        确认五万府兵,无任何异动,她这才松下一口气。

        ……

        李祺在长安焦虑了三天,昭宗也对刘宛筠当日就率军开拔、而感意外。

        “刘东院心思缜密,迟些日子,应是会派信来说明内情的,再等等吧。”

        若不是昭宗拦着,李祺怕是当日便追去涿州了。

        次日一早,李祺终于收到了刘宛筠的信。

        她气呼呼的打开。

        【景延,行事匆忙,一时忘记些重要事务,以及带上重要物品,请帮下官差人送来。】

        开头第一行,就成功惹起李祺一肚子火。

        “合计着本宫,成跑腿的了?”

        【私府黄金五千两,二十万贯钱,其余留予李子晦夫子施用。】

        【代臣请领十万贯公款,便宜行事。】

        【东院各类图纸、换洗衣物。】

        ……

        【臣欲于幽州大施工程,诸如各类国营监司、铸钱司等亦涵盖在内,望代臣转告陛下。】

        【行役在战场,重逢定有期。】

        【夫人安行乐,静心待臣归。】


  https://www.dldwx.cc/xs/71743037/1610001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