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执笔画唐 > 第34章 第34章野编请愿

第34章 第34章野编请愿


“拜见陛下,见过睦王殿下!”

        刘宛筠行礼之时,二人早已按捺不住,一辆辆掀开马车帘子,凑头察看。

        本以为能看到的是连弩,没成想车内全是木头块块,两人一脸错愕。

        “这……”

        “陛下,为不使连弩机密外流,臣特意还未拼装,便先行带来长安。”

        “哦哦,快快快,安排人组装。”

        昭宗大手一挥,马车陆续驶入苑内。

        等候已久的十万兵力,照着刘宛筠的图纸,摸索着拼装起来。

        “爱卿不至于缜密如斯,过于耽误行军出征了。”

        昭宗在旁,看了一会儿组装过程后,发觉组装流程十分复杂,不禁略焦躁道。

        “父皇,别急嘛。”李祺开腔说道:

        “为了不使叛军缴获连弩后,将连弩仿造出来反噬唐军,东院的缜密,可不止这些。”

        “哦?是吗,说来听听?”昭宗扬起好奇。

        想起刘宛筠把她劫来的粮,都换成了木头,李祺故作不满地看了一眼刘宛筠,这才道:

        “连弩用的木材,叫铁桦,铁桦百年仅能长成五六十尺,三百年初成材,颇为难得,且生长环境苛刻,大唐境内没有此树。”

        “东院为了连弩只为大唐所用,甚至不惜以粮肉等物资,换铁桦木,将唯一生长铁桦树的新罗国境内所有铁桦,都垄断了。”

        “届时哪怕连弩丢失、图纸泄露,叛军也造不出来。”

        闻声,昭宗开心的哈哈大笑:

        “好哇,刘东院果真是,奇才!奇才!”

        “这木材如此难得,当真这般无可替代?”昭宗看向刘宛筠问道。

        刘宛筠将眼前仅有的一把连弩,摆在石案上,拔出佩剑,凌厉一斩。

        却见佩剑竟崩出火花,目光从不暇中回神时,剑锋赫然崩坏了个口子。

        “嚯,铁桦区区木头,竟比宝剑还坚硬?”昭宗惊奇后更加兴奋:

        “刘东院,朕珍藏了一把赤霄剑,传说称,赤霄剑乃是汉王刘邦所佩之帝王剑。”

        “这赤霄剑,朕赐给你了,以偿东院所损的宝剑。”

        如此重礼,甚至还是帝王才有资格持佩的,刘宛筠赶忙要推辞之际,昭宗又道:

        “这铁桦,竟比宝剑还坚韧,一时间,宝剑光芒尽黯然,要剑还有何用。”

        话音暗喻帝王剑已失高贵地位,刘宛筠也不好再推辞,只得谢恩。

        随后,数箱从幽州运回的画作,摆在昭宗面前。

        昭宗一一翻阅。

        幽州新城兴建,护城河开凿,均田布政,各类国营监等等,历历在目,仿若亲眼看到了幽州景象。

        再看卢龙镇全局图,山河林立,户屯遍布,主街宅肆,皆细致摆在眼前。

        “东院真是画功妙绝,叫朕如若亲临。”

        “若有朝一日,东院行遍大唐,画遍大唐,大唐仿佛也能如画般,重现全盘盛景了。”

        “以陛下才智,臣有信心,看到那一日的到来。”

        ……

        一个月后,涿州。

        千里护城河道,已全部完工。

        幽州一些闲暇的木匠筑工等,还特意跑来涿州,提议在打通数条河道、汇流入护城河同时,架设桥梁。

        远的来说,是为国为民,近的来说,是能请领工程赚钱。

        刘宛筠牵着李祺,站在拒马河边。

        张适都尉一声令下,硝石火药被引燃。

        随着巨大的声响炸开,拒马河奔腾的河水,从炸开的缺口处,疯狂涌入护城河道。

        其余支流亦如此,不出几日,护城河俨然从无到有,澎湃着波涛,横阻在涿州城门外。

        护城河北岸站着密密麻麻的人,他们振臂高呼,满脸兴奋。

        回到军营,正要收拾行囊,准备转移之际,张适捧着几份公牒,随行而来。

        “镇抚大人,有一要事,不得不即刻汇报。”张适都尉说道。

        “且说。”刘宛筠静候话音。

        张适犹豫了一会儿,才终于流露着为难,开腔:

        “大人,末将收到了野编的万人请愿……”

        “他们不愿入籍涿州,想回义武镇。”

        “这?有点为难啊。”刘宛筠一边说,一边翻开大唐舆图:

        “义武镇,下辖易州、定州、祁州,时任节度使王处直,向南臣服于朱晁,西北又背靠河朔三镇。”

        “即便不提朱晁,河朔地区不服唐廷已有百余年,连朝中都将河朔视为化外之地。”

        “即便我如他们所愿,强行于义武镇布政。”

        “待我一走,义武镇又将受制于王处直,且河朔之地,过去几十年来,反复哗变,使当地民不聊生,非能长久安定之地。”

        张适流露着为难或不甘,又说道:

        “嗯,末将也跟他们说过些道理,只是……”

        “野编们闲暇时,曾去过几次幽州,见幽州一片祥和繁华,他们便想自己的家乡义武镇,也能如此。”

        “哦,本官暂且,无能为力。”

        刘宛筠的回答,并不如张适所愿,张适的心意,是主战。

        “我不过一介镇抚,虽能调动府兵施工城防,但无权调动府兵征战,此事还要向上提出请示。”

        “但我想,陛下不会批允的。”

        刘宛筠看着舆图上、义武镇之所在。

        义武镇虽以易州接壤涿州,可其西、北、南周边,还接壤着六个藩镇,处境犹如夹缝。

        除非周边六个藩镇都被平定,否则,难还义武镇之长久安定。

        “大人,您好像,越来越不愿开战了。”张适终于忍不住,开腔问道。

        “是吗。”刘宛筠以鼻息轻笑,抬眼看向张适道: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张适都尉,你也非天生就爱杀戮,你出征时,想的是求胜,期望的是胜利后,一方土地能够安宁。”

        “战若换不来长久安宁,死伤也枉然。”

        说罢,刘宛筠对此事作结尾道:

        “不过摆在你们面前的,确有一战,此事过些时日,会与尔等详议。”

        “给野编入籍涿州,许诺他们,未来三年内,他们定能看到义武镇得大唐平定。”

        “届时卖掉田产、举家回乡,随他们心意。”

        “是,大人。”

        送走张适后,李祺手中捏着双轴金卷,兴冲冲而来:

        “捷报!皇叔一路所向披靡!濠州大捷!楚州大捷!海州大捷!传报时已布兵沂州!朝北追击叛军中!”

        闻声,刘宛筠再次细看向大唐舆图——

        再过些时日,若淄州、棣州、沧州、莫州也顺利陆续大捷,朱晁的溃逃叛军,就要抵达涿州了!

        速度有点快,连刘宛筠都有些猝不及防。

        “快快快,叫诸位副将和都尉都过来,召集府兵,紧急!”


  https://www.dldwx.cc/xs/71743037/1596581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