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执笔画唐 > 第35章 第35章重任落幕

第35章 第35章重任落幕


深夜急会上,刘宛筠安排一名都尉,率领千人,全副武装,配备连弩和陌刀,留守护城桥。

        又安排十名都尉,率领万名将士,操练连弩隔岸杀敌事宜。

        待叛军溃逃至护城河边,隔岸射杀叛军。

        留下一万兵力驻守涿州西部边境,就地筑工防事。

        剩余三万兵力,由她率领,前往镇州——

        镇州恰恰位于义武镇西南,叛军溃逃至涿州后遇阻,将向西溃逃入义武镇。

        她将率部在西侧的镇州截击,与追击的唐军,形成三面夹击,逼叛军一路北退。

        野编们的家乡义武镇,不得不沦为激战的主战场。

        最大的变数,就是义武镇西北边的河朔三镇。

        唐军平叛,他们可能会审时度势,选择加入唐军阵营,换得战后唐廷嘉赏。

        也有可能如百年来不服唐廷一般,不愿臣服大唐,反而选择出兵助阵朱晁。

        如此一来,义武镇之战,将陷入僵持。

        而晋地的晋王李克用,会如何选……

        是如三度勤王救驾般出兵助阵,还是趁大唐不暇,低调坐大?

        思来想去,李克用虽是突厥沙陀人,但其生平表现看来,还是向唐的,前提是利益足够。

        暂且如是行兵布阵后,刘宛筠写下密信,犹豫不决,要不要派人递交昭宗。

        信内内容,大致是。

        诏用李克用四度勤王助阵,功成后,除河东晋地为其封地外,再许以河西三镇。

        也就是现代的兰州以西,全归李克用。

        猜想昭宗内心,自然不愿。

        可一想僵持太久,各地都将趁机蠢蠢欲动,一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失去边疆的河西三镇,总好过中原五十余镇生乱。

        想来想去,一想到昭宗看到这信,怕是得暴跳如雷,权衡利弊后,又不得不采纳。

        最终,刘宛筠打算再想想,密信暂且搁置。

        ……

        早前为了垄断铁桦树,榷场的以树换物,持续至今。

        又花了大价钱叫木匠打磨零部件,紧赶慢赶,终于补齐三万把连弩后。

        刘宛筠发现,木匠们还在造箭弩?

        “师傅,你们造箭,是有人要?”刘宛筠问道。

        木匠笑呵呵点头道:

        “是早前开凿护城河道的那些劳工要的,他们不止要箭弩呢,隔壁铁匠也在忙着锻造槊矛和铁刺。”

        “他们想……干什么?”刘宛筠有点心慌,这群原山匪,怕不是要惹出乱子。

        “南边不是打仗了嘛,听说唐军威武的很呢,杀的叛贼只剩逃的份儿。”

        “那些劳工猜测,早前嚯嚯过他们家乡义武镇的朱晁,有可能会逃来涿州。”

        “所以提前准备着,若是真来了,他们当然想报仇。”

        “您是长安过来的官家,不知早些年呐,朱晁跟晋地李克用对打的时候,打的有多惨烈。”

        “那朱晁连吃败仗后,回头就杀百姓泄愤,还……还生吃,将人就这么活着捣碎了吃。”

        “就是那种……蒜臼子,捣蒜似的。”

        “嘶,小的真是,那场景想都不敢多想,光想想都浑身疼。”

        刘宛筠听着话,浑身因怒而微微战栗。

        难怪那群野编万人请愿,想让她带兵出征义武镇。

        想来,若是下山有活路,他们也不必躲进山里,抱团成匪苟活。

        ……

        涿州,野编定居片区。

        刘宛筠看到各处田地里,都有人在“磨磨唧唧”的锄地。

        一有人来,反倒反应极快地回头,看看是谁。

        似乎是瞧来者非期待之人,便又垂下头去,无精打采的锄地。

        已看穿他们心思的刘宛筠,径直走到田埂边,招呼周围十余人过来。

        “你们,想不想参战,且战后还能活着。”刘宛筠问道。

        闻声,众人眼前一亮:

        “大人是指朱晁狗贼?”

        刘宛筠摇摇头:

        “是河朔三镇。”

        “目前,唐军估计已经抵至淄州,距离涿州,还有约八百多里。”

        “有你们开凿的护城河在,叛军进不来涿州,所以会向西败退。”

        “向西……就是义武镇了。”说到这,几人面露难过和焦虑。

        甚至有的还匆匆撂下锄头要走。

        “你们干什么去?”刘宛筠开腔留人道。

        “我、我要去传消息,让义武镇的人提前逃难,不然到时候,让叛军进了义武镇,就完了!”

        “稍安勿躁行吗。”刘宛筠吞了吞唾沫,说道:

        “我来找你们,就是为了此事。”

        说话间,刘宛筠从身上摸出卢龙镇舆图。

        待众人也纷纷冷静下来后,才指着涿州与易州接壤的最北部,说道:

        “一战在即,军秘也不必向你们保密了。”

        “义武镇沦为交战战场,不可避免,缘由就在于河朔三镇。”

        “河朔三镇不服唐廷已有百余年,待义武镇沦为战场后,河朔也将加入混战,驰援朱晁。”

        “此一来,战况便将陷入胶着,持续个一两年,都是意料之中。”

        “你们人多,有十几万人,若我武装你们,教你们行军作战。”

        “你们是否愿意,先行前往涿州与易州交界处,协助我军布筑工事,顺便知会义武镇三州百姓,从易州北边的布筑工事留隙处,前来涿州避难。”

        “虽义武镇沦为战场不可避免,但若能得诸位豪杰协助,本官可向诸位许诺,义武镇之战后重建、承宣布政,本官在所不辞。”

        一席话,叫众人相视沉默后,又自顾叽喳交头接耳起来。

        未几,一面容仍具少年感的男子,开腔问道:

        “大人,听闻河朔三镇,以府兵制全民皆兵,战时全民披甲,息戈解甲归田,拥兵至少百万,我等十余万人……”

        “又如何战而不死?”

        刘宛筠一脸认真答道:

        “没有百万,河朔三镇北部的契丹迭剌,是为游牧,连年南下征战豪掠,河朔兵强的原因,更在于御北。”

        “契丹迭剌拥兵四十余万,因此河朔三镇,最多持兵五十万余。”

        “若眼下诸位豪杰,能就地集结,全副武装,学两手作战战术,趁河朔不备发起突袭,届时河朔也将失去助阵朱晁之力。”

        “义武镇也能早些,从战场宿命中解脱。”

        听到这,众人都有些激动了。

        “若能成行,小的定亲手打开河朔城门,欢呼唐军大驾!”

        ……

        时间有限,已来不及为十余万野编配备连弩。

        刘宛筠教他们如何三人一组,一攻一守一观察,游击式打了就跑。

        不敢杀人,就攻击敌军下肢,使其丧失行动能力。

        每支突袭队兵力六千,十余万人共分十五支。

        每一支突袭队又细分成百支行动队,各自潜行入城。

        入城后再汇合,分别奇袭当地官府,擒贼先杀头儿,以扰乱军心。

        待敌军尾后追咬而来,藏于高处的射手再次突袭,强行将敌军阵地,化为己方阵地。

        速练七日后,先去协助完成布防工事,后再陆续潜行进入河朔,发起突袭。

        突袭后,需他们在河朔境内,坚持至少半个月。

        趁机拆解城内布防、毁掉城门,同时持续制造动乱,牵制住河朔内部兵力,无暇向外驰援。

        待朱晁叛军仓惶入城时,发现城池无险可守,只能继续向北溃逃。

        待唐军杀到,入主河朔后,他们便能功成身退。

        此计划以内乱河朔、牵制河朔主力和注意力为主要目的。

        为了防止野编出现死伤,刘宛筠更强调他们学会逃跑、保命,生乱才是目的,而非杀敌。

        鉴于她的正规军皆以连弩戍守为主,她又令五万府兵,将皮甲和半数铁盾集中上交。

        交给野编用以御险。

        ……

        这天,戍守在护城河边已近半个月的万余大军。

        终于看到南方远处,掀起黄尘。

        “全军戒备!”

        各都尉一声令下,大军刷刷响起架弩待战声响!

        李祺骑在马上,遥望着远处的异动,渐行渐近。

        终于,被追逃而来的叛军,不少因逃的仓惶,不慎被推挤着,跌落护城河中。

        “杀!”

        号令一出,箭矢密集齐发!对岸仓惶的溃军,更加大乱!

        李祺策马驰骋起来,隔着河岸,与对岸叛军平行向前。

        她身后,数千名府兵也紧追而来,对着对岸乱跑的叛军,持续追击!

        配备着连弩的唐军,战斗力可谓碾压冷兵器时代。

        更何况叛军都没有作出反应的时间,只能被追打着跑。

        李祺策马驰骋了整整三个时辰,目光紧紧咬着对岸。

        天黑之际,于固定地点换驾另一匹战马,继续隔岸追察。

        许多叛军已然体力不支,跌趴在地,随后扔掉武器跪下,以示投降。

        子时前夕,待西边的镇州城防映入眼帘,李祺高举起战旗,向镇州城守,发出战备信号。

        刘宛筠远远瞧见李祺发来的信号。

        叹了声“景延可真帅”后,道:

        “戒备。”

        一声令下,城楼前布防工事后方,绵延成行的三万大军,立刻冲出布防跑向前,陆续点亮早已准备好的火把。

        随后撤回布防内,目光紧咬灯火通明的远方。

        ……

        逐朱大捷,已是一年后。

        河朔虽提前以突袭牵制,但最北部的五座州城,迟迟无法攻破。

        因云州、胜州等五州,背靠古长城天险,前横太行等诸多山脉,地形复杂。

        朱晁剩余的近十万兵力,以及河朔近五十万兵力,借地形固守云胜,几番攻城不成,睦王不得不持续率兵,僵持于此。

        适逢北边的耶律阿保机,继位部族首领,率军四十万,南下征伐云胜等州。

        睦王想起朱晁的作用,就是御北。

        这才终于宣布大捷,强忍未能收复云胜五州的可惜,停止对朱晁发起攻势。

        但仍留守十万兵力,于应州戍守,自己则凯旋回长安,满朝同庆此役大捷!

        朱晁恍然意识到,自己已沦为大唐的棋子,被摆在这北疆御北。

        游牧部族,要地长草不要人。

        农耕文明,要人除草种粮食。

        朱晁了解这一点,对北投诚是死,对南投诚也是死。

        此时恍然大悟,为时已晚。

        为了求存,他不得不向北对抗,顶着大唐梁王之名。


  https://www.dldwx.cc/xs/71743037/1596581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