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 第四百章:战争机器,轰然运转

第四百章:战争机器,轰然运转


  时近丑时。

  王大营军机楼二楼书房内。

  许奕顿住手中笔锋大伸一懒腰。

  随即提笔于宣纸之上汇总道:‘出征漠北各部战马总计一万四千匹。’

  ‘布面铁甲三千副,铁浮屠人马重甲千副。’

  ‘士卒半甲四千余,将校、亲卫全甲四百余。’

  ‘雁翎刀五千八百柄,长枪、鹤嘴镐、铁骨朵......’

  ‘马弓四千张、弦一万两千根、矢十五万支。’

  ‘手弩三千架、弦九千根、矢六万五千支。’

  ‘十发弩四百架、二十连弩六百架、无羽之矢六万支。’

  ‘......’

  ‘......’

  不多时,许奕笔停书成。

  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数字跃然浮现于宣纸之上。

  许奕放下手中狼毫笔,默默注视泛黄宣纸许久许久。

  即使其自就藩燕地以来,从未有过丝毫懈怠之心。

  即使其三番五次地变卖家财,想尽一切办法行开源之举。

  以其现如今的实力。

  也仅仅只可支撑一支规模在八千人左右的军伍。

  堂堂正正地以无敌之师的姿态走向战场。

  “任重而道远啊。”

  许奕凝视着那一行行触目惊心的数字,不由得长长叹息一声。

  叹息过后。

  许奕再度提笔,于泛黄宣纸上再添数行触目惊心之数。

  待运粮队战马、军械等物皆书于纸张之上,墨迹彻底干透后。

  许奕收纸入怀,自书案一侧拿起一把裁刀裁纸数张。

  随后于其上逐一书写调令。

  片刻后,笔停书成。

  许奕端起燕王大印,逐一加盖其上。

  伴随着燕王大印不断地起起落落。

  燕军这台即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庞大战争机器。

  于这一刻正式悄无声息地开始运转。

  ......

  ......

  一夜无话。

  次日卯时。

  东方天幕方泛起霞光之际。

  王大营内已然燃起袅袅炊烟。

  而与袅袅炊烟一同飘向半空中的则是王大营两万一千名士卒整齐划一的号角声。

  军机楼二楼卧房内。

  许奕于整齐划一的号角声中缓缓睁开双眼。

  简单洗漱更衣过后。

  许奕携数封调令文书不徐不疾地走出军机楼二楼。

  “六爷。”

  许奕方一行至军机楼一楼大堂。

  早已恭候多时的杨先安立即上前见礼道。

  “召辛思玄、屈宝田、于崇文、汪敬伯、董兴、尤耀青、常三金。”

  许奕微微点头,随即落座于上首太师椅之上。

  “遵令!”

  杨先安面色一正,拱手领命。

  待杨先安身影彻底消失于军机楼大堂后。

  许奕自袖摆中取出调令文书,放置于一旁,随即闭上双眼,静待诸将到来。

  一刻多钟后。

  军机楼大堂外惊现沉重马蹄声。

  许奕闻身缓缓睁开双眼向外望去。

  目之所及赫然可见数座铁塔翻身下马后快步朝着大堂行来。

  “吾等拜见王爷。”

  辛思玄、屈宝田等人行至军机楼大堂,郑重抱拳行礼道。

  “免礼。”

  “谢王爷。”

  辛思玄、屈宝田等人闻言再行谢礼,谢礼过后方才起身。

  “尤耀青。”

  许奕看向尤耀青点名道。

  “末将在!”

  尤耀青闻言,瞬间出列抱拳。

  许奕将身旁调令文书递予身旁杨先安。

  杨先安双手接过调令文书,快步走向尤耀青等诸将。

  随即自其内取出书有尤耀青之名的调令文书,将其郑重转交。

  “着汝总领粮草一事。”

  “持文书至粮仓调取粮草,熬制干粮!”

  “出征之日前,需将干粮、细盐分发完毕!”

  许奕郑重下令道。

  “遵令!”

  尤耀青双手接过调令文书,随即郑重抱拳行礼道。

  “常三金。”

  许奕点名道。

  “末将在。”

  常三金闻言瞬间出列抱拳。

  “着汝总领军药之事!”

  “持文书至药仓、幽宁酒坊调取出征所需。”

  “出征之日前,军药、幽宁酒需全部分发完毕。”

  许奕沉声下令道。

  “遵令!”

  常三金闻言当即抱拳领命。

  “董兴!”

  许奕再度点名道。

  “末将在!”

  原长安城宣平门副将,现燕先登营千户的董兴闻言快速出列。

  “着汝总领连弩军械一事。”

  “持文书至奇物院,补足连弩、无羽箭矢。”

  许奕出言下令道。

  “遵令!”

  董兴郑重抱拳领命道。

  “汪敬伯。”

  “末将在!”

  “着汝总领战马调配一事。”

  “持文书自各地马场调集出征所需战马!分发诸部。”

  “末将遵令!”

  “屈宝田。”

  “末将在!”

  “着汝总领常备军械分发一事。”

  “持文书至常武库调取军械,分发诸部。”

  “末将遵令!”

  “辛思玄。”

  “末将在!”

  “着汝总领甲胄分发一事。”

  “持文书至甲武库调取甲胄,分发诸部。”

  “末将遵令!”

  “于崇文。”

  “末将在!”

  “着汝坐镇军需处!总领军需诸事!”

  “务必确保各类军需数质一致性!”

  “待各类军需调取事宜一毕。”

  “即刻持文书至各军械坊、朱、梵、董等家族以及宋氏商行等商行。”

  “调取军械、粮草等物,充盈各仓各库。”

  “末将遵令!”

  伴随着许奕一道道军令的下达。

  燕军这台初看不起眼,再看则触目惊心的庞大战争机器。

  正式开始浮出水面。

  ......

  ......

  时近午时。

  一辆三辕青篷马车在百余名精锐骑卒的拱卫下。

  浩浩荡荡地自沮阳城东城门入城。

  随后不徐不疾地朝着燕王府所在方位行去。

  当三辕青篷马车行至燕王府外护城河前时。

  赫然可见护城河前两侧空地上已然停满了或格外豪华、或古色古香的马车。

  而护城河的桥面之上。

  则站满了身着各式锦服之人。

  其内不乏面带舟车疲倦之色者。

  昨日‘许奕’乘三辕青篷马车至王大营的消息一出。

  燕地两郡十七城凡是可排得上名号者无不闻风而动。

  在燕王府施行‘闭关锁府’的数月时间里。

  燕地两郡十七城陆续发生了诸多大事。

  而其内规模最为浩大,对一众世家大族影响最为深渊之事。

  当属渔阳事变,以及平粮商战。

  与一众外来商贾毫无证据的暗自猜测不同。

  燕地凡排得上名号,并位列在前的一众世家大族。

  其心中皆知渔阳事变以及平粮商战这两件大事的背后。

  皆有着许奕亲自操刀的身影。

  毕竟。

  孙道华吹响平粮价之战号角前。

  曾自一众世家大族手中‘收缴’过诸多粮食。

  并勒令一众世家大族不得将‘收缴’一事背后的根由泄出。

  而在历经渔阳事变以及平粮商战两事后。

  一众老狐狸们自然而然地便明白了谁才是燕地真正的主人。

  故而。

  当昨日‘许奕’乘三辕青篷马车离府至城外大营的消息一出。

  燕地内的一众世家大族无不闻风而动、携礼而至。

  三辕青篷马车一侧。

  杨先安端坐于马背上眺望数息。

  随即驱马靠近车窗。

  “六爷。”

  “各城世家大族皆已至。”

  杨先安凑近车窗禀报道。

  “好。”

  三辕青篷马车车厢内。

  许奕闻言云淡风轻地开口应道。

  显然。

  燕地世家大族齐至燕王府一事早在许奕预料之中。

  事实上。

  若是在历经渔阳事变以及平粮商战二事后。

  一众世家大族仍不能认清现实的话。

  那么其也不配被称之为世家大族。

  话音落罢。

  三辕青篷马车丝速不减,依旧不徐不疾地向前行进。

  与此同时。

  护城河宽大桥面上的一众世家家主无不纷纷退至桥面两侧让开道路。

  “吾等供应殿下王驾。”

  “吾等供应殿下王驾。”

  “吾等供应殿下王驾。”

  三辕青篷马车方一踏上桥面。

  桥面两侧一众世家家主无不拱手行一大礼。

  “诸位免礼。”

  许奕端坐于车厢软榻之上,并无外出一见之意。

  “吾等谢过燕王殿下。”

  一众世家家主闻言再行一谢礼。

  谢礼过后方才满心忐忑地直起身来。

  “先安。”

  “迎诸客至承运殿。”

  就在一众世家家主满心忐忑之际。

  一道‘天籁之音’忽然自三辕青篷马车车厢内飘出。

  闻听此言。

  一众世家家主无不如久旱迎甘霖般大松一口气。

  “是。”

  杨先安答应一声,随即顿住胯下战马。

  与此同时。

  三辕青篷马车不徐不疾地跨过护城河。

  随即径直地朝着王府行去。

  不多时。

  一众世家家主在杨先安的引领下。

  行过裕门,随即径直地朝着承运殿行去。

  而一众世家家主所携重礼。

  则全部留于裕门,由王府属官对其登记造册。

  ......

  ......

  午时近半。

  燕王府承运殿主殿内。

  许奕端坐于上首王座之上。

  与一众世家家主简短寒暄数句后。

  便以身体抱恙之由,起身离了主殿王座。

  不徐不疾地朝着偏殿书房行去。

  其虽仅仅只寒暄了数句。

  但一众世家家主半悬着的心却悉数落地。

  归根结底。

  一众世家家主此番携礼拜访。

  一为表达自身态度。

  二为探明许奕态度。

  而其所欲探明的态度,许奕已然于简短寒暄中予了其。

  自一众世家家主脸上细微神态变化中不难看出。

  许奕所给予的态度显然正是其最想看到的。

  不多时。

  承运殿主殿内的一众世家家主在杨先安的引领下悉数散去。

  与此同时。

  承运殿偏殿书房内。

  许奕端坐于太师椅之上。

  神态极其从容地翻阅着问心首领自裕门处取来的礼单。

  ‘诚意不可谓不足啊。’

  片刻后许奕方下手中礼单,嘴角微微上扬勾勒出一抹意味难明效益。

  话音落罢。

  许奕重重地伸了个懒腰,随即斜靠于太师椅之上。

  微闭双眼于脑海中反复推敲着燕商联盟一事。

  数月以来。

  年初所定诸事中。

  旧日女祁重建一事,已然处于飞速发展阶段。

  练兵出征漠北一事,已然彻底进入收尾阶段。

  而建设新官道一事,此时也已然正式步入正轨。

  诸事中唯独燕商联盟一事,因渔阳事变、平粮价之战等诸事,而一再耽搁。

  以至于燕商联盟一事至今仍进展缓慢。

  而现如今伴随着渔阳事变、平粮价之战彻底落幕。

  燕商联盟一事,亦该彻底踏上正轨了。

  而今日燕地一众世家大族携重礼拜访一事。

  显然是一相对不错的契机。

  时近于闭目沉思中飞速流逝。

  不知过了多久。

  杨先安再度折返承运殿。

  ‘咚咚咚。’

  “六爷。”

  杨先安止步于紧闭的偏殿书房门前,轻轻叩响了房门。

  “进。”

  许奕闻声自沉思中回过神来,随即出言应道。

  “是。”

  杨先安得了应允,随即轻轻推开房门步入偏殿书房内。

  “六爷。”

  “朱家主、梵家主、董家主求见。”

  杨先安止步于书案两步外,拱手禀报道。

  “传。”

  许奕闻言开口说道。

  “是。”

  杨先安答应一声,随即拱手告退。

  待偏殿书房门再度紧闭后。

  许奕不由得喃喃道:‘当真是说曹操曹操到。’

  话音落罢。

  许奕自太师椅起身,迈步行至大开的窗台处。

  任清风不断抚面而过。

  而其自巍然不动,静眺远方。

  两刻钟许。

  朱广礼、梵崇贤、董弘章三人在杨先安的引领下步入承运殿内。

  ‘咚咚咚。’

  “王爷。”

  “朱家主、梵家主、董家主至。”

  百余息后,杨先安一行人止步于偏殿书房门前。

  “进。”

  已然再度端坐于太师椅之上的许奕闻声应道。

  “是。”

  杨先安答应一声,随即轻轻推开房门,引朱、梵、董三人入内。

  “吾等拜见王爷。”

  朱、梵、董三人行至书案两步外拱手行礼道。

  “看座。”

  许奕出言吩咐道。

  “谢王爷。”

  朱、梵、董三人再行谢礼,随即方才入座。

  “先安亦坐。”

  就在朱、梵、董三人落座,杨先安即将默默退出书房时,许奕再度出言吩咐道。

  “是。”

  杨先安闻言顿住脚步,拱手行之一礼,随即落座于董弘章身侧。

  “谢家之事,现如今如何了?”

  待杨先安落座后,许奕微微侧首看向董弘章出言询问道。

  许奕虽于往来文书中,早已得知渔阳事变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但文书终究只是文书,其始终无法做到真正的事无巨细。

  “回王爷。”

  “谢家各脉实力现皆已瓜分殆尽。”

  “朝廷所遣钦差亦于昨日离开渔阳城。”

  “.......”

  “.......”


  https://www.dldwx.cc/xs/86917262/7628973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