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幽禁八年,皇帝求我登基 > 第五百零九章:议燕王奕,论漠北事

第五百零九章:议燕王奕,论漠北事


【已修改。】
    辰时近半。
    旭日渐昂扬,朝霞彻消散。
    皇宫腹地太极宫太极殿内。
    随着白莲教祸乱之事得以定下最终章程。
    满堂文武不由得再度重归原位垂首而立。
    原本稍显嘈杂的太极殿亦不由得因此而渐渐重归平静。
    就在偌大的太极殿即将再度陷入落针可闻般的浓浓死寂之际。
    怀捧净鞭始终立身于正德帝不远处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再度适时地高高扬起怀中净鞭。
    随后手持净鞭不徐不疾地朝着地面之上轻轻一挥。
    伴随着一道清脆且刺耳的净鞭声彻底响彻于太极殿内。
    原本仍有些许嘈杂之声的太极殿不由得因此骤然一静。
    “有事起奏~!”
    “无事退朝~!”
    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收起手中净鞭,随即再度朗声唱赞道。
    话音落罢。
    顷刻间便有数道身着绯红色官袍的身影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启禀陛下,臣有本奏。”
    “启禀陛下,臣亦有本奏。”
    数道身着绯红色官袍的身影手持笏板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
    随后相继止步于上首御案五步外,随即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礼道。
    “所奏何事?”
    “且逐一细细禀明。”
    正德帝闻言面无表情地望了一眼御案五步外俯身拱手大拜的数名朝臣。
    随即不徐不疾地开口说道。
    “遵旨。”
    数名身着绯红色官袍手持笏板面朝正德帝俯身大拜的朝臣闻言当即缓缓直起身来。
    “启禀陛下。”
    “昨日通政司收到一封自青州北海郡快马加鞭送呈而至的联名文书。”
    “青州北海郡观阳县县令宁国斌、县尉荣绍宏、壮武县县令姜文廷。”
    “平寿县县令庞希贤、县尉何铁夫、昌安县县令盛书民等共计一十二人。”
    “联名上书弹劾青州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二人暗中勾结贼人。”
    “从而致使青州北海郡境内的贼人不断做大且屡剿不灭。”
    “还请陛下务必严查此事。”
    身着绯红色官袍手持笏板率先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的通政司正五品左参议郭春安略作定神。
    再度面朝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的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一拜。
    随即将所禀之事不徐不疾地如何道出。
    通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
    奏报四方臣民实封建言、陈情申诉以及军情、灾异等诸事。
    而通政司左右参议虽仅仅只为正五品官吏。
    但却有着越过六部以及内阁直达天听的莫大权利。
    也正因此。
    大周各郡县境内的灾异、险情、军情以及地方官吏的弹劾文书等。
    往往皆会先行呈至通政司官署。
    随后再由通政司左右参议视文书内容递呈六部、内阁等官署。
….

    若是文书所奏滋事重大的话通政司左右参议往往则会选择直达天听。
    话音落罢。
    原本寂静无声的太极殿内瞬间响起道道细微的嘈杂之声。
    近半年时间以来若论大周沿海各郡县何处贼患最为严重。
    那么毫无疑问必然属青州北海郡无疑。
    据前段时日自青州各郡县呈至的奏章文书所言。
    现如今盘踞于青州北海郡境内的贼人势力已然多达十余支之多。
    而其中势力最为庞大的一支贼人势力现如今已然聚拢起近万叛军。
    且于短短半年时间里便接连攻破并占据北海郡境内的两座城池。
    其贼人首领更是公然称王,自号为青州北海王。
    近半年时间以来朝廷亦曾多次下令命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率军平叛。
    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虽自收到朝廷平叛诏书后。
    便多次以各种理由向朝廷索要军饷、粮草、辎重等一系列物资。
    但近半年时间以来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确确实实多次率军平叛。
    且近乎每隔一段时日朝廷便会收到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传回的大小捷报奏章。
    朝廷为此更是屡屡嘉奖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
    然而。
    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虽屡屡向朝廷传回大小捷报奏章。
    但北海郡境内的贼患非但未有丝毫平息的迹象。
    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呈现愈演愈烈的姿态。
    思及至此。
    满堂文武朝臣真的很难不怀疑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一行人借着剿匪平叛的名义。
    行那拥寇自肥、养寇为重的狼子野心之举。
    仅仅数十息之短。
    原本寂静无声的太极殿内便已然无处不充斥着道道嘈杂之声。
    就在怀捧着净鞭始终立身于正德帝不远处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再度握起怀中净鞭。
    正欲再度挥舞手中净鞭,用以制止太极殿内的道道嘈杂之音之际。
    忽有数道身着绯红色官袍的身影手持笏板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
    “陛下。”
    “常言道:无风不起浪。”
    “现如今北海郡观阳县县令宁国斌、县尉荣绍宏。”
    “壮武县县令姜文廷、平寿县县令庞希贤、县尉何铁夫。”
    “以及昌安县县令盛书民等共计一十二人!”
    “联名弹劾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暗中勾结贼人!”
    “从而致使青州北海郡境内的贼人不断做大且屡剿不灭。”
    “若众人所弹劾之事属实的话。”
    “那么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必然是在行拥寇自肥!养寇为重的狼子野心之举!”
    “臣恳请陛下务必严查此事!”
    “以还北海郡百姓一朗朗晴天!”
….

    为首一名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的官吏快步行至御案五步外。
    随即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一拜,满脸义愤填膺地朗声而道。
    “臣恳请陛下务必严查此事!”
    “以还北海郡百姓一朗朗晴天!”
    “臣恳请陛下务必严查此事!”
    “以还北海郡百姓一朗朗晴天!”
    “臣恳请陛下务必严查此事!”
    “以还北海郡百姓一朗朗晴天!”
    数名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的朝臣紧随其后行至御案五步外。
    随即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一拜,面上皆是义愤填膺之色地朗声而道。
    “陛下,臣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陛下,臣亦附议。”
    “陛下,臣等附议。”
    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自文官队列中大步而出的数名朝臣话音方落。
    顷刻间便又有数名身着各色官袍的朝臣相继出列附议。
    不多时。
    太极殿内出列附议的朝臣数量便已然多达近半数之多。
    见此情形。
    满是威仪地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自始至终皆面无表情地望着下方一切的正德帝。
    面色亦是不由得渐渐凝重起来。
    “大理寺左寺丞曲承光何在?!”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面无表情地沉声唤道。
    “启禀陛下。”
    “臣大理寺左寺丞曲承光在!”
    大理寺左寺丞曲承光闻言当即手持笏板大步出列。
    随即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行之一礼朗声应道。
    “着汝率人于三日内启程前往青州北海郡。”
    “全权着手查证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暗中勾结贼人一事。”
    “若是北海郡郡守岳洪山、郡尉潘存义等人果真暗中勾结贼人!”
    “行那拥寇自肥!养寇自重般的狼子野心之举!”
    “则务必于最短的时间里将消息以及罪证一并传回!”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不徐不疾地沉声下令道。
    “臣!大理寺左寺丞曲承光!”
    “谨遵陛下谕旨!”
    大理寺左寺丞曲承光闻言身躯不由得微微一颤。
    随即连忙强行稳住心神再度面朝正德帝深深俯身拱手一拜。
    话音落罢。
    大理寺左寺丞曲承光遂脚步略显轻浮地再度默默重归原位。
    与此同时。
    先前一众出列附议的文臣眼见此事已然定下最终章程。
    遂不由得心感庆幸地再度默默重归原位再度垂首而立。
    不多时。
    偌大的太极殿内便已然仅剩下最先出列的数名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的朝臣。
    仍微微俯身垂首地立身于上首御案五步外。
    “众爱卿还有何事需奏?”
    “且逐一细细禀明。”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面无表情地再度望向御案五步外手持笏板微微俯身垂首而立的数名朝臣。
….

    “启禀陛下。”
    “前日.......”
    正德帝话音方落。
    顷刻间便有一名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立身于御案五步外的朝臣再度面朝正德帝行之一礼。
    随即不徐不疾地道出自身所禀之事。
    此后近半个时辰的时间里。
    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立身于上首御案五步外的数名朝臣当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且所禀所奏之事多是沿海各郡县愈发猖獗的贼患祸乱一地之事。
    以及大周各郡县近几个月以来频发的各种天灾险情等。
    而这些消息无论是于正德帝而言也好,还是于整个朝廷而言也罢。
    皆可谓是十足十的坏消息。
    半个时辰后。
    随着数名手持笏板身着绯红色官袍立身于上首御案五步外的朝臣逐一退下重归原位。
    偌大的太极殿内顷刻间便陷入一种落针可闻般的浓浓死寂之中。
    立身于太极殿内的满堂文武近乎无不面露凝重之色地垂首而立。
    甚至于就连满是威仪地端坐于上首龙椅之上的正德帝。
    此时亦是不由得面露浓浓的凝重之色且眉头紧锁不散。
    足足过了近一刻钟之久。
    正德帝紧锁的眉头方才渐渐舒展开来。
    面上浓浓的凝重之色亦悄然消散大半。
    正德帝略作定神,随即微微侧首望了一眼怀捧着净鞭始终立身于不远处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
    仅仅一眼。
    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便心领神会地再度握紧怀中所捧着的净鞭。
    随即高高扬起手中净鞭不徐不疾地朝着地面之上挥去。
    伴随着一道清脆且刺耳的净鞭声彻底响彻于太极殿内。
    太极殿内足足持续了近一刻钟之久的浓浓死寂之意方才彻底消散。
    “有事起奏~!”
    “无事退朝~!”
    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缓缓收起手中净鞭,随即朗声唱赞道。
    话音落罢。
    原本寂静无声的太极殿内顷刻间便响起道道细微的嘈杂之声。
    满堂文武朝臣中更是超过半数将目光集中在兵部尚书王福昌。
    以及兵部左侍郎关长河、兵部右侍郎王兴明等数名兵部官吏之身。
    静待王福昌、关长河、王兴明等一众兵部官吏率先提及燕王奕漠北大捷一事。
    显然。
    燕王奕漠北大捷一事。
    早已随着近两三日以来长安城内愈演愈烈的种种风波。
    而已然彻彻底底地成了满堂文武朝臣现如今最为关心之事。
    且若是燕王奕漠北大捷之事为真。
    则此事极有可能改变朝堂现有的格局。
    于满堂文武朝臣而言。
    滋事重大。
    远超沿海各郡县愈演愈烈的叛乱!
    甚至于远超白莲教自汝南郡境内聚拢起来的数十万叛军!
    此等大事。
    自是由不得满堂文武朝臣不慎重以待。
    皇宫腹地。
    太极宫太极殿内。
    就在满堂文武朝臣近乎大半微微侧首望向兵部尚书王福昌。
    以及兵部左侍郎关长河、兵部右侍郎王兴明等一众兵部官吏之际。
    怀捧净鞭始终立身于正德帝不远处的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再度紧握怀中净鞭。
    随即高高举起手中净鞭不徐不疾地朝着地面之上挥去。
    伴随着一道清脆且刺耳的净鞭声再度响彻于太极殿内。
    满堂文武朝臣望向王福昌、关长河、王兴明等一众兵部官吏的目光中。
    皆是不由得浮现些许焦急之色。
    现如今距离净鞭三响、百官退朝已然仅剩下一鞭。
    若是错过此次机会,天知道满堂文武何时方能得知燕王奕漠北大捷一事具体内情。
    若不是满堂文武朝臣中唯独只有兵部众人最为适合率先提及此事。
    他人提及难免会有逾越之嫌的话。
    此时满堂文武朝臣中必然已经出列多人。
    “有事起奏~!”
    “无事退朝~!”
    就在满堂文武朝臣望向王福昌、关长河、王兴明等一众兵部官吏的目光愈发焦急之际。
    司礼监掌印太监詹竹缓缓收起手中净鞭,随即再度朗声唱赞道。
.
...


  https://www.dldwx.cc/xs/86917262/7503957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