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后宫:幽月乱花 > 后记之笑望百年

后记之笑望百年


新旧递嬗,投石铺路。

        家里终于沉不住气叫人来问我意思的时候,我只回了这八个字给他们,我想他们一定知道该怎么做。

        弘元十二年夏,宋家与石家联手,推了另一个皇后人选出来,抚养先皇后嫡子嫡女的涵妃宋碧宁。

        纵眼望去,后宫里能与我竞争后位的,也就只有她了。

        宋碧宁此时正在忙着操持选秀事宜,而我表达了置身事外的态度。

        六月,二十名新秀女中选入宫,太后甚慰,几番夸奖,七月宋碧宁晋为贤妃,八年之后,终于有人在四妃之位里与我比肩,立她为后也逐渐成为了一个可能,连多年前曾支持立我的李兆松也流露了些许拥泵之意。

        同月,慕家出面强势争夺,很快拉拢了一派朝臣,其中就包括了绝不可能支持宋家的倪丞相,制衡之势初现。

        .

        前朝争得再凶,后宫里头变化不大,对于这一切,宋碧宁没有正面问过我什么,其实以她的心性,也根本不需要问出口。日常事务依旧是她在管,我依旧插手不多,因着她的晋位,需要我出面的机会反而更少了,我们二人的相处模式并未有不同,照常时而见面谈天,间或互相走动,但在众人眼中,再平常的举动,也终究是有了不同。

        我们拥有了各自的一系阵营,无力争夺后位的宫妃大多按着家里的意思依附了一边,因着这几个幕后人的刻意维稳,虽然偶尔小有冲突,终是没有硝烟弥漫,况且我们都守着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任何事绝不涉及皇子公主,日子过得平静中有了起伏,两个人时常笑眯眯的瞧着下头人折腾,不点破也不成仇,倒也不失趣味。

        经过了最初半年的激烈,弘元十三年,朝政重又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平稳期,平稳却并不平静,两边各自建功立业,各自揭露把柄,为防对手做大,双方都争抢着出头的机会,也的确办成了几桩大事,各有加官进爵,也谁也没能越过谁。

        弘元十四年,面对着风生水起的朝政,倪丞相和李兆松越来越无力继续把持权力,相继告老离去,新旧顺利交接,局面逐渐清明,控制权重回了文朗手中。

        文朗担心的事最终还是成了真,随着我爹吏部尚书之位的卸职,面对如日中天的石家和宋家,慕家略现了弱势,而我因着南方大旱时试探户部尚书的事,反被那个愚忠的年轻人不管不顾的参了一本,谁也没想到他会有那么大的反应,好一通的挞伐,文朗费了大力气才勉强给压下去,也致使立后之事彻底没法再提。

        没什么可后悔,户部掌管财政要务,何等重要,愚忠总比媚忠强,看清楚了终是好事,文朗却懊恼万分,说是早知如此该换个人去探,不过耽搁些时日罢了,其实我们都知道那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旱情赈灾拖不得,一拨就是数百万两银子,哪能耽搁凑合。

        这件事之后,文朗总觉得对不起我,每每提起都念叨着,最艰难的时期都过去了,竟然在尾声处翻了船,让我这个大功臣担了大恶的罪名,然后又会咬牙切齿的骂那个户部尚书,惹的我每次都要哭笑不得的反去安慰他。

        .

        弘元十五年九月,文朗将立储之事提上了日程。

        有着多年刻意的栽培筹划,毫不掩饰的重视,太子的人选并没有什么悬念,致恒早早的因身家被排除,致铭那边完全没这个心,致祯又是常年体弱多病没什么起色,致暄的睿智沉稳早已声名远播,叫人反对也寻不到太好的借口。

        况且文朗的势在必行也没有给朝臣反对的机会,人人皆看出文朗的坚决心意,这种事,石家宋家不吭声,谁又敢公然跑出来惹文朗的不痛快,据说头一个高声叫好的就是那个坏大事的户部尚书,看来是有什么人让他开了窍。

        没有拖什么时日,只是文朗言语一声,象征性的三五交议一番,便一锤定了音。

        弘元十五年十月初一,三皇子致暄被立为太子,官民共贺,大赦天下。

        .

        我看着手里那黄澄澄的立储圣旨,一时无言。

        好一会儿,才抬头看那个冲我淡淡微笑的帝王:“你是知道我最爱十月,才选了这个月份下旨么?”

        文朗一讶,没想到我第一句话会说这个,略微失笑:“算是吧。”

        “致暄才十岁,”我对着他的眼睛,略微不安,“是不是有点早?”

        他听了没有解释什么,只拉着我走了一趟勤政殿。

        御案之下,暗格之中,一个黑色的小匣子赫然现身,上头还有明黄的皇室纹封。

        我呆呆端详了一阵没有伸手,听见文朗在一边道:“还记得从海津回来的马车上,我叫你记住的那句话么?”

        我眨眼,怔怔的:“黑色的那一个——”

        黑色的那一个,他在那样一个时刻再三嘱咐我记牢的,我当然不会忘,要一直到他告诉我不用记了,或是换了别的。

        “嗯,”他点头,目光如炬,“现在,那句话不用记了。”

        停一下他又道:“愉儿,打开来看一看。”

        我看了他一眼,见他郑重点头,才伸手挑开那纹封,掀了盒盖,并不意外的里头是一卷黄帛,拿在手里又轻又软,同时我也知道,这轻薄一片重逾千斤。

        这是帝王遗诏。

        展开来,一眼扫过去,无语凝噎。

        内容与刚刚诏告天下的那份圣旨如出一辙,一眼就看出是文朗亲笔,落款却是弘元五年,致暄出生的那一年。

        我不知道在弘元四年文朗要我记下那句话的时候这匣子里头是什么内容,那时候他是要将这个天下传给谁,但今日我所看到的是这太子之位早已定了十年,十年前致暄才刚刚坠地,睿蓉还没有替致祯争储,甚至致祯还没有出生,文朗就已然定下了致暄。

        眼泪开始一颗颗的掉下来,我知道,文朗要告诉我的还远远不止这些。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这几年以来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文朗,他心系天下,我却管不了那么多,一心只为了他,而他时常展现的心痛和惋惜也成全了我甘愿牺牲又大义凛然的心情,让我觉得安心又值得。

        然而到头来才发现,他这样急着平稳交替,把控大局,甚至不惜允许我插手,最终导致了不为乐见的结果,并非是单纯为了社稷,为了他自己,还是为了致暄,为了让致暄接位的时候不必经历他所面对过的艰难混乱。

        弘元十五年的立储,并非什么权宜平衡,也非对我丢掉后位的补偿,而是在表达着他深刻的爱与坚定,一份因着大局迟了十年的表达。

        文朗把我拥进怀里的时候,我哭得像个孩子。

        .

        弘元十六年夏,太后病重,我衣不解带日夜守在仁寿宫。

        一日,太后精神尚可,吩咐了孙嬷嬷把我叫到跟前说话。

        “愉儿——”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算太后在人前对我再严厉,单独相对的时候她都是这样叫我。

        我忙凑近:“太后,臣妾在这呢。”

        “愉儿,”太后的表情很是平静,不急不缓的慢慢开口,“当年,是弘元四年立后那会儿吧,哀家跟你说过,你为川儿做的事,哀家都知道。现在哀家想说,这些年你为皇上、为社稷做的事,哀家也看到了。”

        我怔一下,垂下眼睛,不知该怎么答这句话。

        太后也没打算等我的回话,停一会儿继续道:“先帝在的时候,哀家曾经三次与后位擦肩而过,那时候,每每都是为了大局,先帝总赞哀家识大体,其实哀家嘴上不说,起初,心里还是怨的,到后来不怨了,又觉得遗憾。”

        我没料到太后会跟我说这个,一时也是失神。

        记得十六年前第一次进宫觐见,见到她的时候,她是皇贵妃,我那时候就觉得她既令人羡慕又惹人同情,现在反观,忽然觉得自己与她何其像。

        同样的后宫第一人,是太子的母妃,膝下两位皇子,地位无可动摇,然而拥有高位却熬了多年成不了皇后,母妃变不成母后。

        到我,甚至连皇贵妃都不是,但即便如此,我也知道,我与她又何其不像。

        好一会儿,我平静道:“太后,帝王家的感情难免掺杂了太多大局,有情,有期待,才会有遗憾,若是能将那遗憾化作余音袅袅,长留心上,一样可以让人甘之如饴。”

        太后看了我一阵,缓缓地笑了:“你能这样想,很好。”

        .

        弘元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太后薨逝,举国齐哀。

        翌日,文朗在仁寿宫院子里截住正前后忙碌的我,一声不响的拉着我到太后的梓宫前磕头,并不是行礼的时辰,我也没多问,含泪陪着文朗三跪九叩,起身后,就看到了桌案上摊开的太后遗诏。

        遗诏的内容并不长,大略为望皇帝勤于政务、励精图治,且丧仪从简、勿扰万民之类话语,字里行间殷殷叮咛,展现着一个太后对朝廷社稷所应尽的最后的义务,只末尾一句叫我看了一颤,也明白了文朗为何不顾规矩的拉我来看。

        淑妃多年惠慎,甚得哀家心意,可立为后。

        默然对视,叫人收了遗诏封存,我和文朗重又端正跪于太后灵前,深深而拜。

        太后始终都是看得最清楚的那一个,在这样一场无法回头也无从言喻的局面之下,我们就像一对闯了祸的孩子,终是做母亲的帮我们收了场。

        .

        弘元十六年十一月,我被册立为弘元朝的第三位皇后,承先殿前的高阶上,我将手交给他,转身一刹,天地为之肃然低昂。

        多年之后,我终于与文朗并肩站在了这个王朝的最顶端,执手天下,笑望百年。

        (全文完)

        (鱼说:这回真的完了,写到这里,一个故事终于完整。这文的修改版发出来一共用了半年,而当初却是前后写了三年那么久,三次错过出版机会,到现在是再也没机会了,不过没关系,你们喜欢就好。可以安心去看皇后那本啦,嗯。)


  https://www.dldwx.cc/xs/86410/44448052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