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执笔画唐 > 第12章 第12章收缴兵符

第12章 第12章收缴兵符


“寒窗廿载,终及仕第,满腔热忱,觐朝殿试。”

        “怎料,前朝僖宗,淋漓蹴鞠场,快意不容叨哉!”

        “大手一挥,赐官平武司仓,说直白些,就是个看管仓库的。”

        周庠冷傲笑容,昂首道:

        “忠唐?笑话!”

        刘宛筠知其怒郁于不得志,本也无强人所难打算,只得笑着道:

        “后生心中,视博雅学士为三国孔明,诸葛再世,独则禅思,入世则谋与民休息,冀以己之绵薄,济一方安定。”

        “博雅学士蒙西川王建赏识,出谋划策其皆采纳,然,后生以为,此幸只乃一时,无可长久也。”

        “若学士愿将济一方安定之志,定为济天下安定,后生以为,先生有此雄才。”

        瞧着眼前这位,明明是秀气书生相貌,却一身武将的软胄黑袍。

        声音毫不雄武,反而谈吐和模样,皆斯斯文文。

        周庠暗感眼前人,不简单。

        “大厦倾覆,蝼蚁不得不随厦而覆。”

        “一如风雨已来,江河必起汹涌,汹涌起,浪拍岸,大地涂炭,凄苦生灵迁徙,寻一叶孤岛。”

        天下已是如此,吾一介文人,又如何有那巨擘扶厦之力?莫要高抬博雅了。”

        一聊天下,满案美食顿如嚼蜡,他皱起愁苦浓眉,微微垂头。

        “昨日尘游到几家,就中偏省近宣麻。水田铺座时移画,金地谭空说尽沙。”

        “先生的诗,好文采,不过……”

        刘宛筠转身踱步时,冷不丁瞧见后头,李祺在侧耳窃听。

        “河旱沙漫黄中原,苍生背井举家迁,不知神明在何处,翘首盼谁挽狂澜。”

        周庠噗嗤一笑:

        “莫将凡夫作神明,狂澜岂是霎时掀,吾皇坐视蝼蚁蛀,百年积弊溃堤来。”

        刘宛筠不假思索,又道:

        “还问高堤如何筑?泥沙水火聚一处,沙可蚀堤亦筑堤,还需林木聚黄泥。”

        周庠会诗上头,登时隐隐上瘾:

        “独木堪载千里客?孤林怎挽万家村?傲树矗于枯江岸,泯然沙海又化尘。”

        此时,不等刘宛筠再张口,难得的兰亭会诗,让李愚也动起心来:

        “一树生根万树栽,后人傍树乘凉来,若为眼前襟肘缚,大地有灵又何谈。”

        “先生远虑,后生受教。”周庠恭敬拱手,对李愚行礼。

        刘宛筠灵感一现,这便又对诗道:

        “吾以泥沙两相合,坯成送予百姓家,却见泥沙取不尽,连坯成路接天涯。”

        “好诗,好诗啊!”李愚双目大放异彩:

        “后生真是奇思妙想,狂沙泛滥,则治理水土,是这个道理。”

        “泥沙本是同一物,江河旱泛皆淘沙,治理有道沙化泥,治道非贤,泥成沙。”

        被李愚说中核心想法,刘宛筠暗感果然大贤。

        这便诚恳起身,对李愚恭敬行礼。

        “夫子好诗,好道理。”

        “天下大乱,乱贼如漫天狂沙,狂沙自然灭不尽。”

        “自当设法,沙化泥。”

        ……

        李祺听着听着,便双目疲惫,打起瞌睡来。

        不过瞧见他们快意作诗,似乎都忘了所遭的非人对待,她短短松了口气。

        一放松,困意更浓,索性吞下两杯睡前酒后,便直接躺了。

        闭上眼,就呼呼大睡。

        刘宛筠与五贤谈了很久,直至天色蒙蒙。

        当她说出“行动自便不强求”时。

        除了李愚外,其他四人,离开得义无反顾,头也不回。

        毕竟大唐,早已不是百年前,令人引以为傲的大唐。

        一声叹息,抬眼望向窗外。

        天亮了,该出发去长安了。

        刘宛筠一夜未睡,这一回神,便嗅到了淡淡酒气。

        她跟五贤并没有喝酒。

        起身离案,沿着酒气走到内间,床头的地上,摆着一壶酒。

        李祺睡的正沉。

        神志恍惚中,刘宛筠不自觉走过去。

        手无意识的抬起,小心翼翼的,接近她的脸。

        “嗯……”

        恰好李祺调整睡姿,刘宛筠被惊动地骤然回神。

        看自己的手竟悬在空中,她吓了一跳。

        那决不是她的意志,是原身的。

        “谁!”

        李祺察觉身旁有人,她猛然睁开双眼,下意识摸起身旁陌刀,凌厉格退刘宛筠的手。

        经历过各种艰险和九死一生的她,敏感至极。

        不喝酒的话,连梦里都是令她恐惧的场景。

        尸摞如擎天,如乌云压顶,每一张惨烈恐怖的脸,都在盯着她,朝她冷笑。

        两眨眼的功夫,房外冲进来五名便衣,持剑团团围住刘宛筠。

        刘宛筠被这阵仗吓了一跳,喉间冷不丁跳动两下。

        “呃,你们退下吧。”李祺看是她,松了口气后道。

        五人微微点头,收剑后,隐匿而去。

        恰此时,房外大院匆匆走来一队武将,浩浩荡荡数十人。

        “站住!”五名便衣隐感来者不善,持剑戒备。

        却见为首的中年男子,一身黑紫官袍,面无表情的摸出鱼符:

        “混账。”

        五人见状,立刻跪拜:

        “见过睦王殿下。”

        来者正是昭宗的八皇弟,李倚。

        李倚绕开五人,率众直接进入李祺所在的寝房。

        “皇叔!您终于来了!”

        瞧见阔别已久的皇叔,李祺欣喜万分。

        “祺儿,皇叔来迟了,你及时回来了才是万幸啊。”李倚一脸心疼的将李祺,紧紧抱在怀里。

        “皇叔率三万府兵,从幽州赶来洛阳,为了避战,一路穿山越岭,一千六百里路,硬是走了半年。”

        “哎!”

        李祺几乎热泪滚滚:

        “皇叔辛苦。”

        李倚抬眼看向刘宛筠,脸上的浓郁情绪倏然散去,换作面无表情。

        “见过睦王。”刘宛筠躬身行礼。

        “封州监军刘筠,听旨。”

        嗯?

        刘宛筠一愣,旋即后退,跪等宣旨。

        “圣上有令,即刻起,广路五万府兵,交由本王统领,抵长安后,另再论功行赏,钦此。”

        消息来的突兀,李祺有点懵,那可是刘筠的兵。

        “臣领旨。”

        刘宛筠没多想什么,抬眼看向李祺——

        虎符在她身上。

        李祺又惊又愣,无奈,只能摸出调兵遣将的一对虎符,递给皇叔。

        李倚捏紧虎符,明显的松了口气。

        摸走虎符后,将圣旨放到刘宛筠手上。

        “皇叔……”

        “祺儿,跟皇叔出去一趟。”

        不等李祺说消什么,李倚便自顾往外走。

        李祺两难中,内疚又心虚的看了刘宛筠一眼。

        “长安见。”

        一声后,她追随李倚的脚步而去。


  https://www.dldwx.cc/xs/71743037/1610002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