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篡晋英雄演义 > 第三回 功名富贵亦终成空

第三回 功名富贵亦终成空


.ntp*{:-:-;t:;}.ntp;n;}

        话说大司马桓温在扶持会稽王司马昱登基为帝,心里面甚是欢喜,因为郗超给他谋划的“夺取帝位三步走”已经完成两步了。

        第一步废除司马奕;第二步另立性格软弱、任人拿捏的司马昱为帝;第三步铲除势力大的皇亲国戚,孤立皇帝,加九锡,逼其禅让帝位。

        当然司马家族并非个个都是酒囊饭袋,武陵王司马晞天生就具有丰富的军事才能,能征善战,所向披靡,是与大司马桓温并驾齐驱的难得军事天才,这也说明桓温多年以来为何不敢轻易发动宫廷政变的原因,他忌惮司马晞与自己反目成仇。

        如今新帝登基,桓温需要杀点挡住自己去路的人立立威了,他马上就盯上了这多年与自己作对的司马晞。

        于是,桓温便派四弟桓秘逼迫司马晃诬陷谎称自己与司马晞联络朝廷重臣预谋造反,而且自己上表司马晞谋反的证据,罗列出五大罪状。

        桓温就顺水推舟地当着晋简文帝面命人将其余所有党羽下了廷尉,并再三请求陛下杀掉司马晞,但司马昱拒绝了他的请求,只是将司马晞变为庶人。

        借铲除司马晞,桓温在朝中威信大增,就连吏部尚书谢安远远见到他都要急忙叩拜,朝中大臣对他还是敢怒不敢言。

        近日来,已经批阅完一天奏章司马昱,在回寝宫路上看见晴朗的夜空出现“荧惑入太微垣”现象,这是预示帝位不保的前奏,而且司马奕被废的时候也是出现这样星象。

        这让坐在龙椅上的他深信不疑,当初看到大司马桓温在铲除异己那杀人如麻的眼神,令他至今想起来都有些不寒而栗,每次见到桓温都是战战兢兢的,内心充满了对他的恐惧。

        每天忧虑自己总有一天不是被桓温杀害,就是被废掉为庶民,感觉自己的命运永远掌握在别人手中,就这样忧虑成病了。

        晋简文帝在这日日担忧中迎来了自己生命的尽头,在位的第八个月中已经是病入膏肓,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多次下诏要桓温入朝辅政,被桓温多次拒绝。

        大司马桓温心里打算:等你死了把帝位禅让给我就行了,我干嘛还要去傻不拉几来入朝辅政。

        晋简文帝担心桓温不来入朝,就在临终前写了一份遗诏,并召王坦之、谢安入宫伺疾。

        二人刚进入陛下寝宫,便见到晋简文帝骨瘦如柴、羸弱不堪,在病榻上不停地咳嗽。

        此二人连忙给自己请安,司马昱才好转了一些精神。

        “二位爱卿,实乃是为数不多的扶国良臣。在大司马桓温这几个月不断铲除异己的危机下,还能见到你们真是朕之幸也。朕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已经草拟好了遗诏,你们看看吧!”

        说完身边伺候的太监便把陛下刚写下的诏书交到二人手中。王坦之与谢安一同观看,吓得二人一身冷汗。

        原来这遗诏上写着:“请大司马桓温你仿照周公辅政,朕的儿子是个可以辅政的君主你就辅佐,如果他不是,你便可以取而代之。”

        王坦之率先由哀转怒,就当场将这遗诏撕得粉碎,大声向病榻上的司马昱喊道。

        “陛下,此举不可呀!那大司马桓温野心勃勃,早就有了图谋不轨之心,亡我河山不死之意。陛下如此重托与他,岂不是将我大晋河山白白拱手让给他人吗?”

        司马昱听完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

        “大晋天下,只是祖先运气好而得到的,既然不是靠正大光明的方式,而是用来些阴险卑鄙的手段得到的,你又有什么失之可惜呢?”

        谢安大声呵斥道:“我大晋河山,是在宣帝和元帝的手中建立起来的,怎么能眼睁睁地看着陛下独断专行呢?”

        晋简文帝听完王坦之、谢安之言,便改变了主意。

        命王坦之重写一份遗诏:“立司马曜为储君,而且天下国事、寡人家事皆要禀报大司马,就以蜀汉武侯诸葛亮那般辅政为例。”

        王坦之写好给陛下看了看,谢安连忙跪在陛下身旁,双手捧着国玺。

        司马昱用尽生命中最后一点力气将国玺的红印盖在遗诏上,便驾崩于自己寝宫了。

        王坦之与谢安在建康公布先帝遗诏,储君司马曜继承大统,称晋孝武帝。

        大司马桓温在老家姑孰督军便听闻陛下临终前并未将皇位禅让给自己,而是让自己去做像诸葛亮那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

        他火冒三丈,伯颜大怒,拔起佩剑连续砍死自己身边几个亲信,吓得姑孰军营的将士们退避三舍。

        “司马小儿,若没有我大司马桓温扶你坐这个皇帝的位子,你能坐拥这俊秀河山吗?我对你有恩,你却忘恩负义,临死前竟然不把皇位传给我,却传给了司马曜那十岁还没断奶的小孩。司马昱,你欺人太甚,不要怪我要夺你儿子的江山,都是你们司马家给逼出来的。”

        话音刚落,大司马桓温就迅速召集姑孰各路兵马,以进京吊丧先帝为由,大军浩浩汤汤地向建康开进。

        宁康元年,大司马桓温便率大军来到建康城外驻扎下来,准备杀一、两个朝中大臣立立威。

        于是想到先帝临终前在身边伺疾的王坦之和谢安,就向二人邀请来城外军中赴宴,当然这是典型的鸿门宴,已经在军中宴席两旁埋好百余名刀斧手,让这俩人走着进来,躺着出去。

        正是酒无好酒、宴无好宴。

        王坦之、谢安二人走进桓温大军营帐,见到帐中两边站立的姑孰将士个个精神抖擞、魁梧健壮、杀气腾腾,大司马桓温坐在队列中间,闭目养神。

        未见过如此阵势的王坦之惊慌失措,紧张到汗流浃背、挥汗如雨;反观谢安却是神情自若、泰然处之,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很自然地坐在桓温设好的案桌前。

        “桓司马,在下听说那些有道义的诸侯会将自己的兵马放在边关镇守,你这里军帐后面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刀斧手埋伏,不会是想要取我等头颅来祭奠军旗吧?不怕这天下人责骂你随意杀害朝中大臣,不怕这江南士族门第数十万人奋起反抗吗?”

        谢安说得正气凌然,一时间摄住在场的每个人。

        桓温见此人面对鸿门宴,竟如此机智,神情自若,对答如流。若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哈哈,二位明公误会了!我身为朝廷的大司马怎么会擅杀朝中大臣。左右,还不快点撤掉两边的刀斧手!”桓温非常尴尬回答道。

        他心想:看来这天下的士族门第还是有不少人反对我,现在确实不是起兵造反的最佳时机。

        谢安在此之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说服大司马桓温退兵回到老家姑孰。

        不久,大司马桓温在老家姑孰突患重病,卧床不起,不得已将兵权交给幼弟桓冲。

        这位老人心里面可还是惦记着加封九锡之礼的殊荣,经常向圣上上书,请求朝廷加封自己九锡之礼。

        奈何这当今辅佐君王的正是王坦之、谢安二人,深知这桓温贼心不死,但又不敢违逆桓温的意思。

        谢安心生一计,将已经拟好的诏书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迟迟不对外颁布,摆明了就是故意拖延时间,反正陛下还这么年轻,有的时间跟你桓温耗。

        在姑孰老家养病的桓温,等待这诏书颁布已经望眼欲穿了,梦里一遍又一遍重复做着加封九锡之礼的场景。

        可是,这老头等到自己油尽灯枯之时,都没有等待这诏书颁下来。

        大司马桓温带着未完成的心愿就这样撒手人寰了。

        这便应了那句话“功名富贵终成空”。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阅读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https://www.dldwx.cc/xs/70590/36370343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