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读 > 暴富从卖茶叶开始 > 第8章 瓦铫煮春雪

第8章 瓦铫煮春雪


三月采茶桃花红,手拿□□赵子龙,

        百万军中救阿斗,万人头上逞英雄。

        ……

        四月采茶做茶忙,把守三关杨六郎,

        偷营劫亲是焦赞,杀人放火是孟良。

        ……

        十一月采茶雪花飞,项王垓下别虞姬,

        虞姬做了刀下鬼,一对鸳鸯两处飞。

        ……

        带领这群采茶童子军的只有木苒和周氏两个大人,周氏以前娘家在山上种了茶叶,最近一段时间因为脚伤,一个人宅家久了,总有些恹恹的。今天一群人浩浩荡荡地上山,竟有些待字闺中时与兄弟姐妹一起采茶的快乐,心情一好,便忍不住哼起了采茶歌。

        小孩子们不识茶树,只能听木苒和周氏的,说到茶叶木苒当即就来了兴致,她随意指着一棵茶树,把小孩子们全部召集到一起,当即进行了科普:“你们看这满山都是树木枝叶,我们要怎么从中分辨出哪些是茶叶呢?”

        小孩子们都专注地看着木苒,等着她接下来的话,这种场景倒有些现在的小学生课外研学。

        “只要同时满足四点,我们就可以判断它是茶树树叶,一是嫩芽叶子上要有茸毛,二是有明显的主脉,三是要有这种网状闭合的叶脉,四是叶子边缘得有锯齿。”

        周氏听木苒讲完,知道她不是外行,便更谨慎了些,虽然给小孩子们讲过了如何辨别茶叶,但两个人商量后还是一人带六个孩子,给孩子们指明哪棵是茶树,再让他们采摘。

        孩子们背上背着小背篓,腰间还别着个平时捕鱼用的小竹篓,小巧又方便。穷人孩子早当家,这些孩子虽然体力上不如大人,但干起轻便的活却很灵便,速度也快。

        木苒要求的是“一心四叶”的采摘法,胡人喝茶重在茶味要浓,且多是和牛奶、羊奶一起煮。因此,一些还未变老的嫩叶片,木苒也要求一并采了。

        一天下来,一行人能采三十背篓新鲜茶叶,木苒将茶叶倒入她用来计量的背篓里,一筐十文钱,今天一起上山的孩子,干活麻利的最多有拿到二十五文的,手上功夫慢的也拿到有十七八文钱。

        孩子们都很开心,欢欣鼓舞地领了工钱跑回家里。晚上油灯下,小孩家里大人数着钱,反反复复数了几遍,心中又是吃惊,又是欣喜。

        家里大人给罗员外家帮工,一天也才不过挣得七八文钱,一个小孩一天就能挣二十文,一月就是……就是六百文,那差不多够他们这样庄户人家半年的开销了,就是买粮食也能买十二石了。

        账可不能这样算,他们不知道春茶不过采两三轮,哪能天天都有的采。要想采更多的茶就得去山林深处,找没有采过的。

        村里人都知道在卖茶叶给住吴里正家的茶商,一天能挣二十文,纷纷对后山的茶树有了想法。

        别人是在油灯下数钱,木苒却是要熬夜制作茶饼de。茶叶刚采回就得马上上锅蒸青,然后再捣碎,放进用竹篾弯成的圆形模具里,最后是烘干。

        前面三个步骤当天就得做完,幸好中午采完第一背篓,木苒就提前回了吴里正家,开始忙不迭地对茶叶进行加工。

        周氏前一晚就交代了两个儿媳给木苒打下手,她也是有私心的,想让两个儿媳跟木苒学习如何制茶。

        木苒根本不在意,她就是要整个村里的人都会制作茶饼。

        尽管最后吴里正一家男女老少都来帮忙,最后还是到了深夜才把三十背篓茶叶给加工完。

        第二天木苒就没再上山了,一是她今天要将茶饼晾晒,二是昨天那一顿操作,让她累得够呛。

        山上的茶叶至少还能采两轮,今天她就不参与制茶了,昨晚周氏的两个儿媳上手挺快,今天她主要是再给她们讲些制茶的细节就行。

        昨天那三十背篓茶叶,足足做了一百二十六个茶饼,得用好几个晒垫来晾干。

        吴里正家里的男人都下地干活去了,中午不回来,带了几个烙饼和水就出门了。

        周氏大儿媳给木苒搬了个凳子过来,木苒在院子树下晒太阳。

        她在心里盘算了自己这趟的成本,一背篓茶叶要给孩子十文钱,给吴家十文钱,至于运费,她眼前浮现沈寂那张俊脸,下次来清泉村还去坑他。

        无他,惟省运费尔。

        运费无,成本就是一背篓二十文。

        按照一背篓茶叶可以做四个茶饼来算,按照她和胡商阿固约定的,她能卖二百文钱,相当于一背篓可以赚一百八十文左右,五十背篓就是九两银子。

        哎,她已经很奸商了,忙活了一阵也不过挣得几两银子,还是因为没有走精品路线啊。

        想到前世一斤上好的龙井能卖到几千块一斤,一年只采一次春茶,也不过亩产二十斤左右,拥有一片上百亩的茶山一年就能赚到几百万。

        要是能在古代规模化地种植茶叶就好了,这样收茶就方便多了。

        吴家对木苒很客气,他们家也算了笔账,木苒在他家暂住,就让他家几个女人挣了五百多文钱,而且还不耽误地里的活。

        他家女人能两三天挣家里半年的零花钱,吴里正心里美滋滋的,亏得他取了一个会采茶的媳妇儿。

        这漫山遍野的茶树,怎不见别家的媳妇采了拿到城里去卖呢,门都不用出,就能把钱挣了。

        晚上睡觉时,周氏对干了一整天活却还喜滋滋的吴里正说:“老头子,我跟你商量个事。”

        吴里正一改往日的倔牛脾气,佯装恭敬:“夫人请讲。”

        周氏一阵恶寒,这死老头平时可不是这样温声软语和她讲话的,怪让人恶心的。

        恶心归恶心,正事还是要说的。

        “我想让两个儿媳妇教村里妇人们学习茶饼制作之法。”

        “为什么?”吴里正胡子一抖,这老婆子又发什么善心。

        “你别急嘛,你看后山有那么多茶树,我今天才知道那就是片金山银山。这片山本就不是咱们吴家的,别人家要是知道我们家靠卖茶叶赚了太多钱,不免眼红。”周氏语重心长道。

        “我看谁敢眼红,我当个里正十几年,还住着这样一个泥砖破房子,我有占村里谁家便宜吗我!”吴里正气鼓鼓道,声音都不觉提高了。

        周氏连忙嘘声,做手势让他小声点。

        “我还怕谁听到不成!我今天都还想着,等农忙过了,我们一家都上山采茶叶去,多攒点钱,也盖一个青砖大瓦房,这样三郎也好讨媳妇儿。你给我说别人眼红,难道怕别人眼红我就不过日子了?”

        “哎哟!”周氏狠狠拧了他大腿一下,他才噤声。

        周氏小声说道:“你激动啥,等我说完不行啊!后山的茶叶我们家又采不完,干嘛不让大家一起采,一起制茶饼。那木娘子来一趟清泉村就能直接带现成的茶饼走,自然会常来我们村里收茶叶,村里各家也多了一些进项,你作为一个里正带着大家挣钱,虽然是个芝麻官儿也有益于你官声呀。这不是一举三得的事儿吗?”

        吴里正听他媳妇儿这么一说,犹如醍醐灌顶,他拉了拉周氏的袖子,往她身边靠了靠:“夫人说得有理,我咋没想到这么深远呢!”

        还有一点,吴里正经周氏点拨后思索的。

        那就是清泉村是沈县令重点关注的村庄,要是清泉村发展好了,没准儿自己还能暮年升个官儿,也不枉自己这些年为清泉村兢兢业业的付出了。

        第二天周氏就找木苒谈了,她把自己的计划合盘托出,木苒很讶异,她居然能做到分利给别人。

        在前世,闷声发大财的人远比想要共同富裕的多。

        周氏试探性问道:“让村民一起制茶的事情,不知木娘子怎么看?”

        木苒是没有什么意见的,反正她只要成品,由谁来制作,她不关心,只是她很好奇,这样的想法是他们家谁的主意,于是脱口而出:“这该不会是吴里正的意思吧?”

        周氏低声说:“是愚妇拙见。”

        木苒一听,虽然她觉得吴老头没有这个格局,但周氏能想到这方面,还明显是和吴老头商量后才对木苒说出想法,她还是满吃惊的,这两口子人还是挺不错的。

        周氏连忙补充道:“茶叶质量的你放心,我们吴家会严格把关的,村民的茶饼我们也会统一收起来,木娘子可以在我家直接带走。”

        欸,有点儿现代农村合作社的意思在里面了。

        木苒思索片刻笑道:“周娘子想得周到,我的要求不高,只要达到这几天我在这里的采茶和制茶标准,我愿出十文钱一饼收购村里的茶叶。”

        末了,又补充一句:“有多少,要多少。”

        周氏激动不已,但还是稳住没有失态,十文钱一饼,一背篓茶叶就可以卖四十到五十文钱啊。

        没几天,周氏就把这个消息传给了清泉村的每家每户。至于前来学习制茶的,多还是村里的女子,因为这活儿轻巧,不算重活。

        吴里正负责催办赋役、督促农桑。周氏负责教村内女子采茶、制茶谋生。两口子,俨然一个是村书记,一个是妇女主任。


  https://www.dldwx.cc/xs/39083235/1329941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ldwx.cc。都来读手机版阅读网址:m.dldwx.cc